很多商家对于掌握顾客心理并不是特别了解,只是看表面现象,甚至被顾客的情绪左右,顾客表现冷淡就觉得无缝插针,顾客表现的热情就觉得有机可寻。而这种错误的判断,导致销售额受到直接影响。
正确的做法,不是一味在客户身上“有迹可寻”,而要做到巧妙、主动地引导客户。
比如:客户向你提问时,并不是单单给出一个答案就好,要在答案里巧妙地插入“隐性广告”,不露痕迹,却是真正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客户的地方。
再比如:顾客因同伴意见而发生迟疑时,卖家多数人会本能地否定其同伴的看法,或者静观不语。其实这时商家要及时充实买家在心理上的天平,并且将提意见的同伴作为顾客一体看待。对同伴的意见给与相应的回应,同伴虽然不是真正的买家,但是倘若你能让他从心理上接受你的墙布产品,那你还会愁真正的墙布买家不会心动吗?